半年前,有位40歲左右的女士,外表看起來像30出頭,但表情顯示很不舒服,因為感冒的症狀來就診。看了看病歷,這是位初診的病人,在做完常規的問診、檢查,給予局部治療後,直覺告訴我一定還有些感冒以外的原因困擾著這位女士。當下,請她多留步5分鐘,完成抽血和驗尿的健康檢查,叮囑她一周內一定要回來看報告。
三天後,她準時的出現在診間,感冒症狀已都消退,但抽血報告顯示,糖化血色素高達18 (正常人是5.6以下,超過6.5即是糖尿病); 空腹血糖420(正常是100以下,超過126兩次即是糖尿病)。以前在醫院,看到空腹血糖超過300,我們就會非常的警覺,病人若有感染或手術,可能就會引發導致生命危險的糖尿病酮酸中毒。而這位女士,她的血糖值遠超過可能引發酮酸中毒的數值,這也合理的解釋為何她這麼的不適。
當下,給予她口服的藥物治療,並且苦口婆心的勸說使用胰島素及每天自己測血糖的必要性後。很幸運的,病人願意接受胰島素的治療及每天在家監測血糖。在看著她正確地自行驗血糖打胰島素後,目送她回去,心裡想著,她還年輕,好好控制血糖,美好的人生在前面等著她呢。
三個月後回診,光從她踏進門診輕鬆的神情,我就知道她一定有配合醫囑,準時吃藥打胰島素。抽血結果顯示,糖化血色素從18降到8.6, 空腹血糖從422降到127,顯示了現代醫學的發達,讓這隨時可能會路倒的患者,能夠踏著輕快的步伐進入診間。
再過三個月回診,她除了很開心的跟我話家常,還帶著另外一個她的老鄉,說,她的家人有糖尿病,醫師,可以請你幫她也檢查一下嗎? 抽血結果顯示,糖化血色素從8.6降到6.6, 空腹血糖從127降到117。她已順利達到控糖目標(糖化血色素<7)。
台灣有一句俗話說:「先生緣,主人福」,半年前她意外的踏進診間,醫師的直覺告訴我應該多做些檢查,病人也很好的配合醫囑,有了這美好的結果,我想,在這AI時代,望聞問切,可能短時間還是無法被AI取而代之吧。